產品搜索
產品分類
聯係我們
電話:4008750250
手機:18066071954
地址:南京市棲霞區緯地路9號
Email: zhangxiangwen@cobioer.com
技術文章 / article
BTK細胞篩選模型
原載自:www.mr-eacltd.com[技術資料頻道] 2025-02-13 瀏覽次數:140
B細胞受體(ti) (BCR)信號通路在成熟B細胞惡性腫瘤的發生和進展中起著核心作用,例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(CLL)、套細胞淋巴瘤(MCL)、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(DLBCL)、濾泡性淋巴瘤(FL)或華氏巨球蛋白血症(WM)。BCR信號通路中的激活突變常見於(yu) DLBCL、FL或WM;而在CLL和MCL中一般會(hui) 缺失,但BCR信號轉導被組成性激活,並且是其發病機製的關(guan) 鍵參與(yu) 者。
細胞表麵免疫球蛋白本身不具有任何激酶活性。它與(yu) 二硫化物連接的異二聚體(ti) Igα和Igβ(CD79A, CD79B)非共價(jia) 連接。經過識別和抗原結合後,BCR開始聚集並改變其構象,造成Igα和Igβ細胞質結構域上酪氨酸的激活基序(ITAM)的磷酸化。這種磷酸化由Src家族激酶LYN介導,為(wei) 脾酪氨酸激酶(SYK)創造了一個(ge) 對接位點。然後,活化的SYK磷酸化B細胞接頭蛋白(BLNK),BLNK是一種有助於(yu) 募集其他分子(如布魯頓酪氨酸激酶(BTK))的接頭蛋白。BCR刺激還導致LYN和SYK磷酸化共受體(ti) CD19和PI3K銜接蛋白 BCAP,然後激活磷酸肌醇 3-激酶(PI3K),導致PIP3產(chan) 生。
Figure 1:BCR信號通路
布魯頓酪氨酸激酶(BTK)是BCR通路的關(guan) 鍵酶之一。BCR信號啟動後,BTK磷酸化並激活磷脂酶Cγ2 (PLCγ2),進而激活NF-κB。BTK突變最初是在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症(XLA)患者中發現的。BTK在CLL、MCL、DLBCL和其他類型淋巴瘤中的進一步研究使其成為(wei) 治療癌症的有利靶點。此外,BTK已被證明在toll樣受體(ti) 介導的感染因子識別和Fc受體(ti) 信號傳(chuan) 導中起作用。其中,Fc受體(ti) 信號在BTK信號傳(chuan) 導中尤為(wei) 重要。肥大細胞、嗜堿性細胞、單核細胞、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在炎症和過敏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,這些炎症和過敏反應是由高親(qin) 和力IgE受體(ti) (FcεRI)交聯引起的,激活細胞內(nei) 信號通路,導致脫顆粒和釋放組胺和其他促炎細胞因子。因此,自身免疫條件下的組成型BTK激活導致FcεRI的激活。除此之外,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上的Fcγ受體(ti) (FcγR)也在腫瘤特異性抗體(ti) 介導的涉及BTK的免疫應答中發揮重要作用。BTK還被發現是NLRP3炎性體(ti) 的直接調節劑。
藥物研發進展
2013年,第一代BTK抑製劑Ibrutinib(伊布替尼)已被批準用於(yu) 治療 CLL、MCL、WM 和邊緣區淋巴瘤 (MZL),它與(yu) BTK活性位點的半胱氨酸殘基形成共價(jia) 鍵,封閉了ATP結合口袋,從(cong) 而阻斷BTK的酶活性。雖然它是一種強效藥物,但它存在脫靶效應,並且相當多的患者對治療產(chan) 生耐藥性或毒性而停止治療。第二代的BTK抑製劑(如Acalabrutinib等)在保持高選擇性的同時,減少了脫靶效應,提高了安全性和療效。但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抑製劑都屬於(yu) 不可逆抑製劑。BTK共價(jia) 抑製劑治療後常會(hui) 產(chan) 生耐藥,部分耐藥機製為(wei) BTK 基因產(chan) 生耐藥突變導致,其中最常見的耐藥突變為(wei) C481位的氨基酸突變為(wei) S。Pirtobrutinib是由禮來研發的獲批上市的非共價(jia) 的第三代BTK抑製劑,它通過非共價(jia) 、非C481依賴的結合阻斷BTK的ATP結合位點,從(cong) 而克服由C481S導致的共價(jia) BTK抑製劑耐藥機製,另外包括fenebrutinib,Nemtabrutinib等也屬於(yu) 同一類型的三代非共價(jia) 抑製劑。除了上述共價(jia) 或非共價(jia) BTK抑製劑外,為(wei) 了進一步提高藥效和克服耐藥,近年來一些藥企也在開發針對BTK靶點的PROTAC藥物,下表為(wei) 部分在研的BTK抑製劑以及PROTAC藥物。
BTK細胞篩選模型
為(wei) 助力BTK靶點藥物研發,南京科佰開發了CBP73404 Gene Edited BTK[C481S] Isogenic Cell細胞篩選模型,通過基因編輯的方式將BTK的481位氨基酸半胱氨酸(C)突變為(wei) 絲(si) 氨酸(S),原理如下(Figure 2):
Figure 2:Gene Edited BTK[C481S] Isogenic Cell構建原理圖
Gene Edited BTK[C481S] Isogenic Cell驗證結果如下:
Figure 3:Gene Edited BTK[C481S] Isogenic Cell-測序結果
Figure 4:Gene Edited BTK[C481S] Isogenic Cell-ddPCR結果(通道1 藍色微滴代表BTK C481S 突變陽性,通道2 綠色微滴代表該位點為(wei) 陰性野生型)
Figure 5:Gene Edited BTK[C481S] Isogenic Cell-CTG結果